获取最新消息

洞察最新趋势掌握最新消息

行业资讯丨AI驱动电力革新,开启智能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5-03-21    阅读:176

自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4年首次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再次提出新的要求。报告强调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核心在于让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助力各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其中,“人工智能+电力”就为电力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助力。

01深度融入电力各环节

电力领域场景丰富多元、数据量庞大繁杂,AI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电力生产与运营的各环节。

南方电网公司举办人工智能大赛,积极推动AI在输电、变电、配电等28类场景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疆电网通过一站式AI平台强大的全景展示功能,为每一台变电设备精心绘制精准“画像”,从而有力推动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自该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向新疆电网263台变电设备的运维单位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对70台存在油色谱异常的变压器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监测分析并给出极具针对性的运维建议。

广西电网联合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研发的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该模型的参数量从原本的百万级大幅跃升至亿级。不仅如此,其在缺陷隐患识别方面表现卓越,效率提升5倍,准确率更是提高了15%,平均缺陷识别率高达91.24%,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述缺陷隐患类型和具体位置,有效解决了模型碎片化难题,对于从未遇到过的电力业务场景缺陷也能进行妥善处理。

02“人形机器人”智能电力巡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电力巡检正迈向更智能化、自动化的的阶段。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巧妙融合太赫兹成像、紫外光子计数及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具备强大的检测能力,可在50米开外精准识别0.1皮库仑级的局部放电信号。它可以独立完成配电室巡检、局部放电检测及倒闸操作等一系列工作,且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展现出了极高的可靠性和精准度。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精心打造的“大壮”人形机器人,身高达到1.8米,拥有出色的负重能力,可负重40-60公斤。它不仅具备独立行走、灵活上下楼梯、流畅语音交互等实用功能,还紧密瞄准电力巡检与运维的实际需求,将进一步开展电力巡检-运维具身智能的研发工作,有望在带电环境下代替人类操作者执行相关危险作业任务,为电力运维人员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机巡管理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同样表现出色,能熟练完成抓取、操作开关、验电等一系列危险动作,可广泛应用于无人值班变电站,替代工作人员高效完成设备巡检、故障排查、操作执行等各项重要任务。目前,该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展功能、增强运行稳定性。预计2025年上半年可以正式投入生产场景,开展实际作业,为电力运维带来全新的智能化体验。

广东电网公司的“哪吒”数字孪生机器人,集成了高精度传感器和多模态模型能够在50千伏强电场环境中稳定运行作业,实现了人机协同效率提升300%的重大突破,成功打破了传统机器人“遇电即瘫”的技术瓶颈,为电力巡检和运维工作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飞速发展,“AI+电力”领域必将涌现出更多令人期待的可能性。让我们共同期待,在AI的强大赋能下,电力行业能够开启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的图片、文字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无任何商业用途!)

高效、快捷、专业的检测技术服务和支持

联络我们,将会有专人为您服务!
技术支持